随着一些国家疫情形势的平稳及入境措施的松绑,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也逐步恢复和增加了国际和国内航班,全球的航空业表现出了缓慢复苏的迹象。而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全球航空客运需求到2024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。如此背景,对于今年7月刚履新的全日空中国地区首席代表原雄三而言,无疑是巨大挑战。但在接受专访时,原雄三却反复和记者传递一个信息——作为一家已经在中国市场深耕33年的航司,全日空有能力应对当下的“危”,也有信心迎接未来的“机”。
疫情爆发前,全日空无论是在航班量还是乘客量上,都有着不俗的成绩:在中国保持着每周约200班的航班运营;在上一个公司财年中,全日空在整个中国市场的客运量达到300万人次;在中国大陆地区,全日空开通了东京至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、成都等10个城市的直航航班。全日空原本计划今年春季开通东京至深圳的直航航班,受疫情影响暂时推迟了。目前,全日空在中国大陆地区每周执行3班航班,东京-深圳直航航线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文件,开航在即。
“至中国市场的航线,是从全日空开始运营国际航线的第二年(1987年)运营至今的航线。”原雄三介绍,全日空的海外航线市场主要分为4大版块:美洲地区市场、欧洲地区市场、东南亚及大洋洲市场和中国市场。中国仅一个国家就占了全日空国际航线25%的份额,足见中国市场对全日空国际航线网络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截至2019年末,中国通航城市占全日空整个国际线通航城市的20%以上。数据显示,2019年赴日本旅游的游客中超三成都来自中国,且前不久,据日媒报道,日本政府计划放开对中国的旅游禁令,这都给了全日空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动力和信心。原雄三告诉记者,作为日本国内规模首屈一指的公司之一,全日空不仅受到本国乘客的钟爱,在某些航线上,选择全日空的乘客中,中国乘客的数量甚至远超日本乘客,这也表明了中国市场对全日空的认可。
在原雄三看来,近几年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出游意识的转变,中国休闲旅游市场曾经火爆的团队游,如今更多变成了个人自由行、家庭游和定制游,商务人士对于出行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。为了满足日趋多样化的乘客需求,全日空也打出了“组合拳”:在数字化移动端上推广和完善了订票、改签、支付等功能,让大家能更便捷地完成机票的选购;针对一些喜欢提早做计划的“攻略达人”,全日空推出了“早鸟票”,越早订优惠折扣力度越大;机上服务方面,全日空不仅很早就在机上娱乐系统中添加了中文服务,餐食上还特别准备了国人喜爱的日式料理,让中国游客提前感受日本风情文化。
谈及下一步将如何恢复乘客出行信心,原雄三表示,“打造安全舒适的乘机环境,让大家安心搭乘全日空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。”为此,全日空不仅加强了机内的消毒工作,还推出了“ANACarePromise”(全日空防疫承诺),承诺从起飞前的值机区域、安检区域、登机口、机舱内等细分环节防控病毒的传播,确保机场、休息室和机舱内的环境清洁卫生。
虽然今年才正式履新全日空中国地区首代,但原雄三与中国的渊源颇深,他曾在10年间到中国50多次。原雄三还和记者聊起了一件往昔趣事:“我曾到过一次佳木斯,飞机落地时已是后半夜。那晚的夜空让我至今难忘:星星密密麻麻缀满了天空,整片苍穹如同装满了宝石的箱子,非常震撼人心。有机会的话,希望还能再到佳木斯仰望夜空。”
说到对中国市场的展望,原雄三表示,中国的发展变化令人瞩目,共享概念的推广、移动支付端的普及都让中国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。“成为中日两国间的桥梁,是全日空重要的企业文化。”原雄三介绍,自2004年起,全日空连续数年主办了中日友好徒步大会,邀请日语专业学生与到中国旅游的日本游客结伴徒步,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。此外,全日空还和清华大学等国内数所知名高校合作,开展关于全日空第二任社长冈崎嘉平太的特别展览,回顾中日邦交的历程。专访结束时,原雄三掷地有声道:“全日空希望成为中日往来的桥梁,为增强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贡献力量。”(潘晓彤)